论文摘要:精品视频公开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本文以精品视频公开课“生命的化学”为研究对象,从选题、教学方式、教师自身、拍摄及后期制作四个方面介绍了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为民族地区的普通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实践
0概述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24-2020年)》,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普及,落实“自由、开放、共享”的教育理念,2011年教育部启动第二轮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本文以精品视频公开课“生命的化学”为研究对象,从选题、教学方式、教师自身、拍摄及后期制作四个方面介绍了项目实施中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为民族地区的普通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塔里木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生命的化学”立项过程
塔里木大学2013年启动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塔里木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品课程,录制了3集视频课。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在兵团精品课程基础上以“生命的化学”为名申报并获批2014年塔里木大学第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
2塔里木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生命的化学”建设实践
2.1选题方面
视频公开课“生命的化学”历经了三次选题调整。
第一次选题,2013年项目申报计划是7个主题20讲(每讲45分钟),授课内容与专业学生授课类似基本框架不变减学时减内容。2014年建设伊始,按申报计划开始了项目建设,申报时的认识水平就是视频公开课等于课堂教学加摄像机,就是课堂授课的浓缩版,录制了四讲。简而言之,这次选题确定的公开课形式就是课堂授课的浓缩版,录制了四讲之后证明这种方式行不通,这种授课方式既没有把理论讲透讲全,也不通俗有趣。
第二次选题,开设了5个主题10讲(每讲45分钟)的校级公共选修课,授课同时拍摄视频。学生以非生物类专业为主,兼顾了科普性和趣味性。
第三次选题,确定了以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主线展开4个主题5讲(每讲不超过40分钟),突出科普性、趣味性、地域性、民族性淡化专业色彩。5讲分别是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组成、结构,酶与生命活动,脂类代谢与生命活动、糖代谢与生命活动。如“脂类代谢与生命活动”介绍了西北地区广泛食用的胡麻油,胡麻油中的α-亚麻酸可以转化为俗称为脑黄金的DHA和EPA,陆地作物中胡麻油含α-亚麻酸可以达到40%以上,而绝大多数作物含量甚微。
2.2教学方式方面
伴随着“生命的化学”的三次选题,历经了填鸭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互动、启发式教学三个阶段的教学方式。对视频公开课的认识也随着我们的实践不断深入,加强教学互动,注重思辨性教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层层递进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通过教师和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延伸出更加深入的新的授课内容,教学相长良性互动,开放而思辨的教学方式是我们“生命的化学”课程的目标。“生命的化学”以主题演讲和问题为导向,一个问题一讲,形成具有内在逻辑性的系列讲座。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内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产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生命的化学”公开课远期目标是以视频公开课为基础建立地域特点鲜明的精品资源共享课。
2.3教师自身方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